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八十五课(2 / 5)

在课堂期间对他和李世民也都是保持着一种疏离的距离的,所以,他对李世民的了解并不算多。

眼下听到李晓诗说起这个人,那自然是多了几分好奇与探究。

他也想知道,这样一个虽然和“秦皇汉武”一起位列“千古一帝”、但在后世百姓中的评价却要远远甩开“秦皇汉武”一大截儿的“六边形皇帝”,究竟是怎么成长起来的。

——别以为他之前看李晓诗上传的后世视频时,没看到那些“弹幕”上的:宁穿贞观不穿秦。…哼。

"大业十二年,李渊到太原出任太原留守,李世民和他父亲一起到了太原。盛极一时的李唐王朝、被时人称为太原公子的李世民,一生的辉煌也正式拉开了帷幕。"

李晓诗措辞都很尽力地在“文绉绉”了,但除了能加几个新入知识库的成语进去,收效甚微:“李渊李世民在太原的时候,隋王朝已经如同海上的浮木,正风雨飘摇,行将就木,天下大动,叛乱四起。"

“当时,李世民还和父亲一起,剿灭贼酋魏刀儿的起义,平定了这一场反隋叛乱。”大业十一年十六岁,这个时候当然是十七了。

同样的年轻。

"后来,李世民预料到隋朝一定会走向灭亡,就开始施舍钱财,蓄养结交各种能人豪杰,为将来做准备。之后李渊在李世民的鼓动下,正式起兵反隋,也就是历史上的晋阳起兵。”

听到李世民鼓动李渊起兵反隋,杨坚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,就好像那个被反的完全不是他的王朝、他不是什么隋的皇帝一样,依旧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天幕,神情间又似有思索之意。

少年英才,十几岁就能带兵独当一面……这还只是武功、而且上次的游戏,这个少年力压他杨

坚,

成为第一,是乃文治。

文治武功都极为出彩.…

唉。

杨坚叹气。

难怪他会成为李渊下一任的皇帝,估计也是早早就从太子过来的。有这样一个儿子,谁不重视?谁不放心托付全部?

而且这应该还是嫡子吧?

……这简直是上天对李渊的眷顾。

杨坚心里泛酸,羡慕已经快要凝成实质,满满当当地从心底溢出来了。上天何其厚待李氏、何薄于隋啊!

李晓诗扫一眼记下的时间节点,继续道:“大业十三年,晋阳起兵,李世民率军攻下河西,被李渊任命为右领军大都督,统率右三军。"

“同年,他大败隋朝老将宋老生,锋芒直指长安。”

“取下河东后,李世民开仓赈困,引得无数豪杰争相投效。而且他整军严明,纪律严肃,一路势如破竹——”

这是十八岁的李世民。

少年意气,无往不胜。

"公元618年,隋恭帝禅位给李渊,李渊登基,改国号为唐,建元武德。"“武德元年,李渊封李世民为尚书令,兼右武侯大将军,进封秦王,加授雍州牧。”

“同年,李世民率军迎战薛仁杲,面对十万余众的敌军,在浅水原大破击之,薛仁杲降。李渊加封李世民为太尉,节制关东兵马。"

这都是搜集来的信息,又有多次的预先模拟,李晓诗只看着笔记上记下的关键词也能流畅地捋清并讲述。

她道:“武德二年,刘武周部下宋金刚气势强盛,唐接连丢失城池,李渊决定放弃河东,据守关西,最后在李世民的自告奋勇中,命他率军出征。"

“李世民奔赴龙门关,踏冰渡黄河,和宋金刚的大军对峙。”

“武德三年,李世民剿灭宋金刚,击破刘武周势力,收复失地,也收复了一名有力的助手,尉迟敬德。"

“同样是武德三年,李世民带军征讨王世充,接连几次大败他,最后把人围困于洛阳,仅仅孤身逃脱,投奔窦建德。"

“武德四年,李世民在武牢关以少胜多,击溃窦建德大军。”

“同年,逼降王世充,定太平。”“李渊加封李世民为天

策上将。”

这些人李晓诗其实一个也不认识,但这不妨碍她在说出李世民这一长串的军功时内心被深深触动,忍不住跟着激动起来。

这时候的李世民才多大啊,跟她亲哥李珉差不多,但已经身经百战、锋芒毕出了——这真的很酷很帅很厉害啊!!

激动的又何止李晓诗一个。

在李世民听来听去都是自己少年时候的事、如坐针毡之时,两边的贞观众臣个个红光满面,仿佛在听自家孩子的成绩一样,个赛个的兴奋。

尉迟敬德更是就差哈哈大笑了。

——给天下人看的这份、陛下的“履历”中……有他!

李世民:..有点懂,但不想懂,因为很尴尬…

“当时天下已经逐渐安定,李世民就开始醉心文史。他开文学馆,设置了十八学士。李世民经常与学士们讨论学问到半夜,没有任何架子,崇尚学识。"

说到这段,李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