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花痕>历史军事>三国:谁让他做谋士的?> 第一百二十六章 我居然还跟他说谢谢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一百二十六章 我居然还跟他说谢谢(1 / 3)

“怎么回事,说来我听听?”曹操好奇的追问起来。

这件事情的背后,居然还有意想不到的惊喜,要真是这样的话,伯常可算是一员福将了。

张韩将钟繇的话,原原本本的告知了曹操,同时分析道:“应当是……我这样的人才,都愿意诚心归附主公,所以钟中丞深感主公的雄才伟略,为此节所感动,方才愿意归附。”

“有道是,打不过就加入——”

“行了行了,”曹操烦躁的挥了挥手,因为差点没绷住笑出声来。

还打不过就加入。

我现在在训你们两人,说这些俏皮话,搞得我多难受,我是该骂还是该笑。

想到这,曹操又嫌弃的恨了张韩一眼,长舒一口气道:“长安旧将,于北的张杨已经解决,杨奉、韩暹奔至扬州寻求袁术庇护,而李傕郭汜则是逃至长安,与关外诸侯割据。”

“眼下,就只剩一个张济了,”曹操背手微笑起来,颇有意气风发之感,“今年冬日之前,子孝与子和在汝南平贼扫寇,一旦平稳,来年便可遣屯民前往。”

“汝南也可真正掌控于手中,至于张济,这些时日正在收集军情,若我所料不差,刘表不一定会容得下他。”

“张伯常,依你之见,我该当如何行事。”

张韩想了想,现在发兵已经来不及了,想要去征讨张济,那得是明年开春,等待境内军屯的时候,派遣精兵南下,这样征讨出去的话,即便是损坏了田土,也不会害到自己家门口。

在此之前,若还想行事,必须从计略上下手,所谓计略,最好用的当属天子诏书。

张韩思索至此,有了答案,抱拳道:“主公,当是以天子诏书下发,令刘表堤防张济,拒绝其入荆州之境,而理由正好是此次,河内变故。”

“哼哼!不错!”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,他欣赏张韩之处就在这里,张韩不会信口开河,随意附和。

自他归附于帐下开始,都善于思索求证,还曾说过“假想敌”的思路,让曹操都能颇为受益。

所以他才会时常乐于考校。

呵呵,伯常而今智谋逐渐提升,出谋划策的能力也在增长,实在是与我有莫大的关联。

“这就对了,随我进宫,面见天子。”曹操起身而来,叫人进大堂换好了官服,与张韩进宫。

在大殿上,钟繇与张韩汇报了此次河内叛乱之事,呈上了在眭固处搜到的书信。

其书信内容,大可表明他们并不把汉廷放在眼里,两人交谈之语,都奉袁绍为尊,不乏以他为天下大统之言。

刘协看后,神态古怪,但不好在大殿上发作,只是冷冷地看了一眼董承和杨彪。

此二人,对袁绍最是推崇备至,这些日子来一直在他面前夸赞其能,而如此卖力,也不知袁绍知不知情。

此时,中书令荀彧、御史中丞钟繇同时站了出来,先后对刘协说了长安各地将军去向。

荀彧掌握的情报明显更多,说完之后又补道:“陛下,张济得陛下封为骠骑将军,本该率兵回许都来护卫皇城,听候调遣。”

“他却自弘农起,一路劫掠向南,甚至和荆州牧对峙,其心不轨,在下建议,应当飞骑下发诏书,告诫刘表紧守州郡,不可让张济占得一地,否则百姓遭战乱祸害,应会再引生灵涂炭。”

“臣附议,”钟繇顿时拱手而下。

“臣附议,”又有一名官吏,站出来拱手鞠躬。

“哼,臣附议,”曹操在一旁见状同样附议躬身。

于是朝堂之上,有大半数的官员尽皆拱手,附议荀彧之言。

其余之人多是面面相觑,不知该如何是好,但想要进言又拿不出更好的理由来反驳,唯一的理由就是张济曾经立下过护汉之功绩。

可是,张杨何尝不是如此呢?

天子曾经下令,不对张杨、张济、杨奉、韩暹等人过多追究,依旧任命他们做大汉的将军、君侯。

但张杨麾下部将,却私通袁绍,以他为尊,丝毫不将汉廷放在眼里。

刘协板着脸沉思了许久,他仔仔细细的阅读了这几封往来书信的内容,眭固与袁绍,光凭这书信就能有谋逆的嫌疑。

但是,他却不能当众说出来。

刘协今年十四,将年满十五,他是个聪明人,知道现在身边能倚重的人只有曹爱卿,而他手底下的兵力,通过尚书台汇送来的,不过才十一万。

抵不过袁绍号称四十余万,且还在不断增多的浩大兵马,他仍旧还需要时日来壮大。

或许数年之后,方才能分庭抗礼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