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花痕>历史军事>三国:谁让他做谋士的?> 第二百六十二章:我感觉一直活在张韩的阴影里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二百六十二章:我感觉一直活在张韩的阴影里(1 / 3)

“伯常现在何处?”曹操在自喜片刻后,忙关切的问道。

“君侯已经沿着去的道路,绕行退回,按照行军速度,明日就可回到南侧。”

“为何不直接去延津汇合?”曹操的眉头皱了一下,这舍近求远,似乎有些失策吧?难道他还打算自为诱饵,再引袁绍出兵吗?

“呃,”哨骑错愕了片刻,苦笑道:“因为去延津的路,被关将军用巨石挡住,还未能清除路障。”

“喔,对。”

曹操摆了摆手,让哨骑出去休息,又回到了案牍前,低头看其上的地图,他大致知道徐晃当初寻找开辟的那条小道在何处。

他面容冷肃,略有迟疑,直觉让他觉得,好像有点不对劲。

文丑得到的兵马,应该是在两万之数,只会更多。

被关羽折损了不少,又遭到张韩伏击,加在一起损失不过大几千。

这么说来,不像是一人领两万余精兵,而是两人共领。

张韩他……走远路回去,如果还有一人在附近,就危险了。

“奉孝、公达!”曹操蓦然转身,神情说不出的凝重,甚至还有些许怒意,这和方才那种闲适玩笑的模样截然不同,有一种令人心悸不敢言语的豪气。

“主公。”

两人下意识的,微微躬身,拱手而问,虽不知他想到了什么,但已率先专注了起来。

“文丑人数多于云长,在遭到云长伏击之后,他没有选择立刻清除路上的巨石障碍,而是缓缓撤军退后,他难道会愿意一经伏击就立刻放弃目标,转而回去请罪?”

“或许……不是!”郭嘉的双眸陡然圆瞪,仿佛受惊,忌惮的喃喃自语:“这更像是去请援的……”

“奉孝,你也察觉到了吧?”曹操充满希冀的看向他,以往,曹操因为身负重任,居于高位,背负了太多的责任,所以不能随意的做出决断,一般这个时候,就需要郭嘉来下论断。

郭嘉,是曹操身边所有谋臣之中,判断局势最为果断,也最敢开口断言的人。

“不错,定是去请援,”郭嘉的双眸忽然间闪过一丝狠辣,动作敏捷的抱拳道:“主公,在下建议,立刻出兵,追逐袁绍,不惜一切代价追打他们,将袁军驱赶至黎阳境内。”

“嗯,我正有此意。”

曹操扫视向帐内众人,他本来没打算再出兵的,但是眼下的情况,让他不得不权衡张韩的处境。

他极有可能,会在回军的途中,遭到另外一拨袁军的追杀。

“打!”

曹操捏紧了拳头,朗声道:“你们带上自己所有部曲,哪怕是将现有的战利所得,战略优势全部打光,也要把袁绍打得不敢分心,死守黎阳,让他不敢出关隘半步!”

“唯!!”

“遵命!”

……

延津。

月色下,关羽正在读书,听到门外动静之后,收起了书柬,抬眼看向来人。

简雍一身灰袍,表情复杂,趋步而进,拱手道:“云长,我得到消息,张韩奇袭了文丑后方,斩杀文丑,破敌三千,俘虏数百人,而今战绩恐怕已经传遍了大河两岸的战场了。”

“……”

关羽没有开口说话,只是陷入了长足的呆滞状态中。

此时帐内连呼吸声都能听得清清楚楚,简雍也一下子煎熬起来,在旁稍作等待,不敢催促打扰。

不知过了多久,关羽叹了口气,道:“他本事的确很大,又让他行军绕到了文丑之后,先行伏击,想来走的是当初公明走过的那条道路。”

简雍微微点头,颇为赞同,方才一路走来时,还在惊叹张韩的本事,居然可以神兵天降到敌后伏击,真是防不胜防。

但现在关羽一说,他自然也就明白了原来还有徐公明这条路。

徐晃是张韩在迎天子的时候收降的守将,自然是对他心存感激,肯将这条路的功绩献出来,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。

“现在张伯常在何处?”关羽平静的问道,不喜不怒,看不出他此刻什么心情。

但是简雍知道,方才沉默长达十几个呼吸,已经足够说明他心里的并不平静。

以二兄弟云长的脾气,决议某事思而后定,一旦定下,天塌不改,勇猛直前。

“云长,我们之前砸毁了回延津的小路,恐怕伯常君侯不能在半日内到达此地驻守,反而要花费一日半走来时的路返回。”

“这样的话,在下认为是不是应当去接应?”

“嗯?”关羽也没想到会这样,但若是不砸毁道路,以巨石路障抵挡,怎能止住他们的骑军?

正是那些错落不齐,深浅不一的石坑,让战马不敢前行,方才令文丑退去。

没想到,还挡住了张韩,可他既然有计策突袭于兵马之后,应该早想到了这一点才是。

这时,门外又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,以及铠甲碰撞的金铁交鸣,一个牛犊般的壮硕身躯出现在外,掀开了门帘。

“云长。”

“公明,”关羽起身,投以微笑。

“宪和先生,”徐晃又打了个招呼,径直走到关羽身前,抱拳道:“君侯已斩杀文丑,派兵到我处告知。”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