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花痕>历史军事>三国:谁让他做谋士的?> 第一百七十五章:大仁大义者,不可负之!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一百七十五章:大仁大义者,不可负之!(1 / 3)

丞相府。

曹操本来要出门去军营,听闻张韩到来,便让郭嘉把准备好的车驾均撤走,在正堂等待。

不一会儿,张韩带着贾诩、典韦进丞相府,沿着校场而行,大步流星上石阶,入正堂大门。

“主公,急报!”

“说,”曹操见张韩言简意赅,心中登时来了兴致,因为张韩大多时候运气都很不错,甚至有时还有歪运,你完全预想不到他能遇到什么。

加上张韩的本来就比一般人更具奇思妙想,两相结合,能令他重视的事情,定不会是小事。

“冬灾已至,今年格外严重,在下建议主公查边境难民有多少遭冬灾疫病所害,而后下令各地资质军民一同赈灾。”

“三年前,我们也曾经历过类似灾况,但今年尤其严重,比之那年不下十倍。”

又来了,动不动就十倍。

曹操心里嘀咕着,他也不知道自己帐下是谁带起来的风气。

自从荀彧提过“十倍”之后,郭奉孝、戏志才、张伯常天天把这个“十倍”挂在嘴边说。

现在文若听到就会气得嗷嗷叫,然后气愤一整天。

“从何而来的消息?”

张韩将宿卫营打探到的军报递了过去,同时趁曹操阅读的时候,轻声说道:“许都附近的穷苦地方尚且如此,其余边境可想而知。”

“而今主公境内不过是许都、陈留、汝南、谯郡以及现在的豫州较为富裕,但除此之外,很多地方的百姓还处在温饱线上。”

“温饱线?”曹操疑惑的抬起头来。

“就是,吃得饱的边缘,需要祈祷一年无灾无病,方才能有活到下一年的可能,否则一旦有动荡,家中存粮不足,便会挨饿。”

“三年前不光有冬灾,夏秋的时候还有蝗灾和旱灾,那时的惨状还历历在目。”张韩神情严肃,当时所见所闻又浮现在眼前。

现在自己的腐朽生活,便是从那一年之后,才逐渐获得的。

因为,腐朽是建立在自己周边区域繁荣安宁、物产丰富的基础上的。

他越是获得滋润、豪横,说明百姓、商贾越通达,这是张韩衡量民情的准绳。

哪天他榨油水的时候觉得下面的人有点发苦怨恨了,其实就不对劲了。

现在大家还是乐意让张韩嚣张剥削的,毕竟他给的也很多。

“正是主公揽民心之时,在北面还有冀州来的难民,可尽皆收治,”张韩口若悬河,说得义正言辞,整个人神情都颇为激昂。

“袁绍兴战刚刚结束,仍在安抚幽州百姓,他无心收治这些难民,我们正是绝好的时机。”

“最重要的是……”

张韩看戏志才不在,左右扫了一眼,又道:“可否请校事府府君到此,有些要事需要和主公说明。”

“好,快快去请,”曹操看了他一眼,马上让郭嘉着人去找,张韩这般说肯定是有大事相商。

如今南北敌人最重要的便是河北袁绍,不能有半点怠慢。

不多时,戏志才大步而来,面颊微红,有点微醺的模样,淡淡的酒香飘来。

不过神情却还是颇为激动期待,到曹操面前后深鞠一躬,递上了当初和张韩在校事府查阅各种奇闻异事时所得卷宗。

曹操和郭嘉一同凑近观看之后,两人微微抬头对视一眼,心中也都各有想法。

黄奎、吉平着一条线,还有长水、颖水等校尉甚至是执金吾等官吏,都有沆瀣一气的嫌疑。

现在,摆在眼前的局面便是如此,恐需提早防范。

“说吧,你有何计策?”曹操正色看向张韩,深吸一口气静待其言。

张韩待诸人各自归位坐下后,挺直了腰背左右踱步,缓缓道:“以天子诏书下令,广招附近医者齐聚,以镇此冬灾,应再设两官吏,主理此是,开设医署府,征辟两名医者。”

“何人?”

“一曰华佗,在民间极有声望,另一人乃是张机,字仲景,家中士族,曾辞官从医,编纂医书传世,只为抵御冬灾疫病。”

“此二人均是民间医者,极富盛名,若是以大义相邀,定然是奔走相告,趁着还未大雪封山路,可以将他们接来,成立医署。”

“建功之后,再以此功绩让诸人一同以功绩入太医院,便可任为医官。”

“顺带将吉平等人,调任他处,反倒可让宫中医官均在手中掌握,主公以为如何?”

曹操眼眸一亮,深思张韩此计,心中暗暗安心,如此便不再是我担心他人暗害,而是可通过医官知晓他人家中之内情。

何乐而不为呢!?

“甚好,甚好,”曹操拍案而起,大为赞赏。

此刻郭嘉同样是脸色一喜,略显激动的走到堂前,道:“如此,校事府可掌府外之事,而医官署的记录,均可让我等知晓要员之病痛,是以……”

“能神不知鬼不觉的设立医署,刚好趁着今次冬灾以征辟医者,定能云集响应!”

“而后因功设太医院,当然顺理成章,无人会怀疑,此计当是化解了此等隐患危机,又为我等赢得了先机。”

“在下,附议。”

戏志才虚着眼听了许久,大致知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