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花痕>武侠修真>长安好> 325 宋大人是不是想拜师了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325 宋大人是不是想拜师了(2 / 3)

的官员虽心有不满,却也只能应“是”。

下朝之际,不少官员的脸色都不太好看,但更值得他们生气的还在后头——

历来,女子堂而皇之的表露出想要实权的野心,在世俗及大多数男子眼中总是大忌,此一点,纵是当朝帝王是女子之身,却也未能完全改变。反而在许多私心里反对女帝当权、并从未放弃过让女帝还权于太子的官员眼中,女子要权,这四个字,实在是个不祥的兆头。..

如此,诸方利益冲突之下,使得议论或讨伐此事的声音越来越多,这些声音从官员口中传至内宅,再经内宅女眷及奴仆之口传出权贵宅邸的高墙。

依常理而言,此类朝堂风波争端,平日里是不被寻常百姓所留意的。一来门槛太高,不容易听懂。二来,一不小心犯了什么忌讳,容易惹祸上身。

但今次之事却打破了这道壁垒,盖因风头正盛的“宁远将军”四字,离寻常百姓实在太近,在街头巷尾茶余饭后,是堪比“谁家母猪一窝下了十头猪崽”、“哪家的男人偷偷买春,买的竟也是个男子”诸如此类的吸睛存在。

因此,没过多久,有官员在下朝之后,坐在官轿中,竟已能听到街上有百姓在议论此事了。

且正经议论也就罢了,这些愚民们不知听来的哪路消息,以讹传讹之下,竟已成了……

“你们听说没有,圣人赐封了宁远将军做江都刺史,留在江都抗击倭寇!”

“只是江都刺史吗?我怎听说是封作了扬州大都督?”

轿中官员闻得此言,一口血哽在喉咙——无知愚民!无知愚民!

偏偏这些百姓于“妄议”之际,又总要附带上一句“圣人英明”,一眼望去全是称颂之言,纵是有官员想要介入却也没有名目。

又隔数日,各茶楼的说书先生,依照此事创作出来的本子也相继面世——倒也不是他们只盯着宁远将军来写,实是有关宁远将军的本子都能自带听众,业内甚至有戏言,哪怕是让自家狗代笔来乱写一通,只要带上宁远将军的名号,那都是不缺人听的!

看这势头,只要宁远将军的事迹还在延续,他们在后头追着写,没准儿能保一辈子吃喝不愁呢!

此一日,京师中最受追捧的说书先生身边的仆从,背着包袱悄悄出京而去,冒险前往江都,只为带回宁远将军暴打倭寇的最新素材。

此事越传越广,以至于让刚从洛阳回京的宋显等人,都有些分不清真假了。

此行赈灾,虽也曾有过惊险,但好在一群苗苗们也都全须全尾地回来了,褚太傅对此甚是欣慰。

急需独处来疗愈身心的湛侍郎入京后,即让谭离等人先各自回家更衣去,自己独自进宫面圣。

行礼与湛侍郎分别后,年轻不知疲惫的苗苗们,不禁讨论起了路上听来的有关“江都刺史”的传言。

“我等如今在朝为官,不宜如寻常百姓一般在外妄议此事。”宋显开口打断了同僚们的私语。

众人被点醒,遂及时打住了这个话题,相互揖礼后,各自归家去。

谭离与宋显尚有一段路同行,路上,谭离好奇地低声道:“……扬之,说来,那日在汴州时,你与常娘子都说了些什么?”

常岁宁离开汴州的前一日,宋显与谭离曾私下相送,而最后宋显又曾向常岁宁“借一步说话”。

谭离好奇许久了,只是一直没能找着合适的机会问。

见宋显一时未语,谭离一笑,和气地道:“不方便说也无妨,我也只是随口一问而已!”

“也无甚不便说的。”宋显看向前方的巷口处的一株青翠杨柳,似又回到了那日于柳树下送别常岁宁的情景中。

彼时,他向对方深深施了一礼。

“那日,我向常娘子致歉,并道谢。”他的声音有着连日奔波之下的疲惫喑哑,但神态眼眸却坦然而清明。

谭离面露恍然之色,而后问:“那常娘子可接受了?”

宋显“嗯”了一声,顿了一下,才又道:“不单欣然接受了,还问我……”

她还认真地问——“那宋大人如今是不是想拜师了?”

彼时沉默了一下的宋显,此刻将此言复述。

谭离一怔之后,忽而哈哈大笑出声:“……那扬之你是如何答的?”

“我言……”想到拜一个小姑娘做老师,宋显虽早已没有轻视之心,但正常人的情绪他还是有的,此刻脸色红了红:“我言,待她回京之后,便摆拜师酒。”

毕竟那时气氛到了,他若拒绝,会显得他的致歉很没有诚意。

谭离再次笑起来,俨然已做好了蹭一顿酒席的准备,但旋即又觉惋惜,拍了拍宋显的肩:“……可惜扬之这位老师大抵要长留江都抗击倭寇,一时半刻怕是回不来……这顿拜师酒,便只能先欠着了。”

宋显勉强扯出一个不知是庆幸还是忧心的笑。

同宋显分开后,谭离回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