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花痕>武侠修真>长安好> 391 你少在那边叽叽哇哇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391 你少在那边叽叽哇哇(2 / 3)

就好像……她突然拥有了一个真真正正完全属于自己的身份。

不是谁的女儿,谁将来的妻子,而是一个即将可以去做自己想做之事的人。

其实这些时日,在无人知晓的时候,她大多感到无助茫然。

弟弟每日跟随父亲他们学习刺史府的事务,她却只能和母亲一起刺绣打发时间,偶尔也会读书,可书读来何用呢?是为了显得自己足够知书达理,从而嫁一户更好的人家吗?

但自父亲造反以来,她的亲事注定艰难了,她已经十八岁了,已错过了议亲最好的年纪。

这些日子,她时常会听到母亲忧心她的亲事之言,母亲曾无比心疼地对她说:【可怜我溪儿,大好的年华竟就这样白白耗着……】

是啊,大好的年华……

骆溪也觉得有点可惜。

她也不想再虚度光阴,但未必只有嫁人才能被称之为“不虚度”吧?

今日她忽然有了一个明晰的出口。

从此后,她都不会再虚度年华了。

回到住处后,骆溪便跟着祖母一起欢欢喜喜地整理衣物,倒也不是说现下便要搬出去住,而是打算挑些方便外出的衣裳先备着。

骆观临和儿子一起回来后,得知此事,只觉傻眼。

“……溪儿要去那造船坊?”骆观临拧眉看着老母亲:“母亲也要去作坊里做事?”

“这么大的事,母亲怎也不同儿子商议一下?”

“商议?我和溪儿自己的事,我们自己做主即可,同你商议什么?”骆母一看儿子皱着眉的模样就来气:“况且我早同你说过了,如今这家中的一家之主是我不是你,你是没耳朵听还是没脑子记?”

“……”骆观临听得太阳穴直跳。

“还有,你当我一把年纪为何非要出去做事?我是闲得慌吗!”骆母甩了甩手,上手背击打着下手心:“你且告诉我,如今这局面都是谁一手酿成的!”

骆观临:“……”

怎么又扯到他的错处了?

他的头真的好痛。

“我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,你少在那边叽叽哇哇!”

骆母说话间,扯着孙女往里间走,去做接下来的规划,不再给儿子一个眼神:“往后谁是这个家里的顶梁柱,且说不定呢!”

自打来了这刺史府,虽说表面上是安定下来了,但她心里还是忐忑的,这忐忑皆因儿子的不识相!

一点都受不了这些恃才傲物的玩意儿!

她眼瞅着,那个什么王望山,都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!

如今王望山的家眷族人,是举家住在江都城中的,听说王氏族中有三四个人,都被王长史选用了,且王家年轻子侄也预备着要进无二院……再这么下去,恐怕要换她去住刺史府外,灰溜溜搬出刺史府去,给王望山家中老娘腾地方了!

她可丢不起人,咽不下这气。

也罢,求人不如求己,指望儿子不如自己奋起!

深夜,骆观临透过半开的窗户,遥遥瞧见自家老母亲房中仍然努力亮着的灯火,无奈叹口气,自行吹灯睡下。

刺史居院中,常岁宁也初才熄灯。

困意上涌间,常岁宁犹在迷迷糊糊地琢磨着江都之事,筹办作坊的摊子已经支起来了,江都招引人才的举措本就吸引了不少匠工前来,接下来有孟列和沈三猫还有李潼阿姊在,假以时日,阿澈,元淼骆溪再慢慢跟上,可用的人便会慢慢多起来……

至于无二院,文学馆和算学馆的馆长之职,她已从顾家和虞家各定下了一人,都是江都颇有才名的人物,足以服众。

负责教授学子的先生们,也多是从这两家薅来的,先前凡是递了名帖的,都用上了。

余下三院的馆长,常岁宁打算通过考核和推举的方式来选定,毕竟农也好,工也罢,亦或是医道,皆是凭本领吃饭说话,名望倒不是最重要的。

五馆皆有老师按需授课,馆内事务由馆长及各堂长打理,但是还缺一个统管的院主……此院主等同国子监的祭酒之职,需长留无二院内主持事务。

单是此一点,常岁宁自身便不符合条件。

但她想到了一个人,并且觉得很合适。

此人有能力,有胸襟,有眼界,更有学识,且在寒门文人之中颇有美名声望……

只是想到分别时所言,常岁宁觉得,对方短时日内应当不会来江都。

常岁宁翻了个身,思忖着如何才能将人弄到手,麻袋之法不大适用,利诱想必也很难打动对方……

晓之以情的话……似乎也没太多情分可晓。

思及此情分二字,常岁宁忽而睁开了眼睛。

对了,或许她可以给崔璟写一封信,请他帮一帮忙。

心中有了主意后,常岁宁才心满意足地睡去。

次日早,常岁宁见罢王长史,姚冉,和骆、王二人,交待罢刺史府事务,正准备返回军中时,收到了自清河而来的一口箱子,并一封书信。

信是崔琅所写,东西也是崔琅所赠。

常岁宁拆了信,才知箱中竟是崔氏族中的藏书……确切来说,是崔琅偷偷抄来的抄本。

崔琅在信中哭诉,自己花了数月才勉强抄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